网站首页 区域概况 投资服务 注册服务 企业优惠 为您服务 联系我们

文化、公益

浙江日报头版头条!探寻舟山的蓝色密码!

今天,《浙江日报》头版头条聚焦舟山刊发了《探寻舟山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密码——千岛之城,向海图强》一文,重温20年间舟山积极利用自身资源,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蔚蓝的大海,给千岛之城舟山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旅游资源,更是一分与世界接轨的辽阔想象。在浙江工作期间,习近平同志先后13次来到舟山,足迹遍布大小岛屿,每次必讲海洋经济,勉励舟山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打头阵、唱主角。这为舟山指明了发展方向,打开了思路,播下了高质量发展的“蓝色种子”。

因海而兴、向海图强的舟山做大做强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,研发与贸易并重;依托港口资源发挥江海联运优势,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;借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东风,聚焦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及投资便利化,锐意改革扩大对外开放……海洋经济已成为舟山大跨步迈向新蓝海的澎湃势能。


近日,记者随同浙江省海港集团、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等企业的党员干部,在舟山循迹溯源,重温20年间舟山积极利用自身资源,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做精做深,促海洋渔业升级

2003年1月7日的《浙江日报》头版头条报道了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舟山考察调研的情形。他当时要求舟山,充分发挥“渔”的优势,把海洋渔业进一步做大做强;充分发挥“港”的优势,把港口、口岸贸易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……


“文中提到的舟山兴业有限公司,就是我们公司的前身。那会儿,兴业主要向日本、欧美地区出口鱼糜制品、鱿鱼制品等。”在位于定海区干览镇的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,董事长劳敏军看到记者带去的这份报纸甚是惊喜。


劳敏军尤记得,前一年公司业绩不佳,2002年全年营收不足6亿元,出口创汇不足4000万美元,尚属亏损。

习近平在考察中强调,大力发展海洋科技,不断拓宽海洋开发的领域,提高海洋产业的档次和水平。正是这番指引,让兴业一下看清了发展方向——精耕水产加工贸易这个支柱产业,除了对鱼肉进行深加工外,鱼内脏被用来提取鱼油制成保健品,边角料被制成鱼蛋白粉、鱼酱油等系列产品,大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。劳敏军掰着指头数着,“我们在传统海洋渔业中翻开了新篇章,延伸出来的海洋生物产业已经有深海鱼油、海洋调味品及海洋生物提取液等好几个版块。”


方向对了,钱就来了。如今的兴业,产品有十多个系列,业务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尽管疫情三年经营承压,去年企业营收还是达到13.3亿元,出口创汇超7300万美元,利润6228万元。


牢记殷殷嘱托,兴业用探索实践收获硕果。公司展厅内,荣誉墙上的证书、奖杯满满当当。“我们已经拿下三个国家科技进步奖。”劳敏军说,这些都是兴业持续发力海洋经济的见证。


转型升级永无止境。眼下,兴业正新建一个占地26亩的全自动鱼油生产线项目,预计2024年底投产。“项目达产后,年产值有望超2亿元。预计十四五末,海洋生物产业在公司总营业额的占比可提升到30%。”劳敏军信心满满。


针对东海渔业资源加工面临能源消耗大、原料新鲜度不足、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,这两年,兴业还承担了“东海渔业资源精深加工与高值利用模式示范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,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加工体系。


近年来,舟山提升发展现代渔业,优化国内捕捞业结构,有序推进“减船转产”,加快建设“全国远洋渔业第一市”,大力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,持续提升水产精深加工水平。2002年,舟山实现渔业产值64.13亿元,而2022年,舟山市“一条鱼”全产业链产值达850亿元。

通江达海,服务长江经济带

今年一季度,舟山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1.71亿吨,占整个宁波舟山港的51.66%,同比增长16.1%,高于全省平均8.5个百分点。其中,水运项目投资、水路货物周转量等都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

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,舟山港域已实打实撑起“半边天”。当我们登上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作业区,只见大型货轮间辅助船只来往穿梭,码头上吊机林立,传送带不停作业,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运入岸边的一座座储粮筒仓,或送往装船区等待远航。


步入老塘山三期码头,满载7万余吨巴西进口大豆的“北部湾梧州”号正在装卸、减载。数个巨型机械手,一把一把将大豆“捧”进传送带。完成作业后,该船将继续驶往长江沿线港口。


这里,正是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入海口交汇点。舟山充分发挥“港”的优势,大力发展江海联运,打开了通江达海货畅全球的局面。长江经济带有将近40%的铁矿石和50%的粮食要通过舟山港域中转进江。


“2003年,习近平同志指示,充分发挥‘港’的优势,把港口、口岸贸易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”舟山港老塘山中转储运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、董事长钟满祥回忆,粮食贸易首次纳入公司业务板块,就是在2004年这座三期码头建成后,当年的粮食吞吐量是87.67万吨。


2005年6月,习近平同志在舟山召开座谈会,斩钉截铁地指出,“‘十一五’期间,是我们推进两港一体化的关键时期,要把这个港区建设成为一个战略物资储备中转基地、临港工业发展基地、对外贸易物流基地。”


新的目标定位,开启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,舟山港区也迎来高速发展期。让钟满祥引以为傲的是,随着“海进江”减载业务成功引进,中海粮油、省储备粮库等企业在码头后方密集落户,港口更忙了。2005年,粮食吞吐量跃升到173.35万吨,服务区域也扩大到了长三角一带。

背后有大港“撑腰”,位于定海的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发展得风生水起。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、一家家粮油企业的进驻,不断壮大着园区的综合实力,也让这里有了“天下粮仓”之美誉。5年前,在此投运的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,赶上了好时候。


走进良海粮油的大豆加工车间,一股股豆香扑鼻而来,一套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流水线跃然眼前,工作人员正远程操控生产设备压榨大豆;另一侧的小包装油生产线上,20升、10升、5升包装的大豆油正在灌装,这些产品即将发往长三角市场。


“榨油后的豆粕也是好东西,我们超八成豆粕沿着长江,源源不断运往湖北、重庆、四川等地的养殖场。”良海粮油董事长季惠君说,比起陆运,江海联运更便利、经济和绿色,不断提速公司拓展内陆腹地市场的步子。


为满足逐年攀升的出货需求,良海粮油与宁波舟山港还合建了万吨出货码头。“公司销售额2018年14.1亿元,2019年30.5亿元,2022年66.9亿元……”季惠君不禁感慨,自己在接连翻番的数据中切身感受到,通江达海的舟山已从一个粮食“产区小市”变成了“销区大市”。

扩大开放,培育新的增长极

往来如梭的船舶,陆续停靠在舟山的深水良港加油锚地上,等待加注保税船用燃料油;鱼山岛上的绿色石化基地,打破了一些国家对芳烃、乙烯等重要石化原料的垄断;在六横岛上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,数以万计的清洁能源,正源源不断向长三角地区输出……


随着“八八战略”的实施,舟山凭借连江达海的区位优势、水深港阔的黄金岸线,挥动长袖、登台起舞。2011年,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成立;2017年,浙江自贸试验区落子舟山,不产一滴油的舟山,成了以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为中心的高能级开放平台。


就连位于舟山闹市区的翁山路,也有“油”的足迹。走进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(下称“浙油中心”),墙上的大屏不断滚动着各类油品交易挂牌行情和产能预售行情等。


“200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,把舟山建设成我省接轨上海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‘蓝色通道’,我们牢记嘱托,朝着这个方向奔赴。”浙油中心党总支副书记、总经理赖新指着满屏的数字说。

为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油气定价中心,2020年11月,浙油中心“联姻”上海期货交易所,落地多项全国性首创成果,发布“舟山价格”——全国首个人民币定价的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指数;上线产能预售交易模式,推动“期货稳价订单”业务首次在能化品领域应用;上线“浙油仓单在上期所挂牌交易”,率先实现地方交易场所与期货交易所能化仓单资源共享;共享10家期货交割仓库,推动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向长三角全域延伸。


在这其中,“舟山价格”尤为外界所熟悉。过去,航运企业、船供油企业以新加坡发布的普氏价格为基准进行船供油交易,国内市场缺乏定价话语权。“舟山价格”的出现,不仅有利于打破海外市场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垄断,而且还有效助力舟山晋升为全球第五大加油港。


“以‘舟山价格’为重要参照,我们已与多家国内外班轮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。”参与此次调研的浙江海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炎平接过话茬。海港国贸是浙油中心的重要合作伙伴,大名鼎鼎的国际油气企业“托克能源”更是入驻浙油中心,成为其2759家会员企业之一。


2015年成立的浙油中心,累计贸易额已逾1.2万亿元,占整个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油气交易额的四成多。赖新说:“虽然浙油中心目前已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油品交易平台,但我们还有个小目标——要做国际化的油气交易集成服务平台。”


眼下,浙油中心不断丰富价格指数,不仅相继发布了舟山油品仓储综合价格、舟山锚地供油气象指数、舟山油品可用商业库容,在后续梯队当中,还有LNG价格指数等蓄势待发。


浙油中心的起势,正是舟山锚定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目标,向海图强、实干争先的一个缩影。依托海洋资源禀赋的舟山,正在构建“一岛一功能”海岛特色发展体系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,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提升至68%,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地级市之一。